孙悦的担忧不无道理。当首轮秀的光环褪去,队友不传球、教练不给战术地位,新秀的NBA之路便已亮起红灯。
杨翰森在CBA展现的策应、篮下脚步令人眼前一亮,但这些都是建立在球队核心地位之上。NBA的残酷在于:没人会为二轮秀设计战术,更不会容忍移动偏慢的内线。若无法在有限触球中高效终结,或迅速转型为蓝领苦力,被边缘化是必然结局。
更现实的是,现代NBA对中锋要求极高——既要护框篮板,又要换防外线,还需拉开空间。杨翰森的优势在低位,但防守横移和三分投射尚未达到NBA水准。当对手针对性地打挡拆,教练很难给予信任。
首轮签被无视,本质是能力未获认可。NBA这碗饭,从来只给能立即贡献的即战力,或天赋异禀的潜力股。杨翰森需在防守和远投实现质的飞跃,否则纵有再好的策应,也难逃“饮水机守护者”的命运。这条路从未平坦,但认清差距才是起点。